近期,一只“網紅狐貍”現身廣德市濱河濕地公園的抖音視頻備受關注。有市民常常帶著食物前往現場尋覓喂食,與白狐結緣很深,展示了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畫面。也有市民擔憂,這只濱河白狐是否會被送走,它將何去何從?
在2019CHALLENGEFAMI?LY中國廣德國際鐵人三項賽開賽前夜,一只“白狐”受困于本屆大賽的主會場——濱河公園。廣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森林公安民警、藍天救援隊員和愛心市民將其成功救助并放生。
這只“白狐”已在濱河公園生活了數月之久,素來安分,低調行事,頗有“大隱隱于市”的隱者風范。此次跳上濱河寶塔第二層塔檐受困,也是有驚無險,因救援及時得以全身而退,并且一夜成名,成為大家關注的“網紅”。
其實,近幾年廣德城區發現野生動物,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。
2019年1-9月,陸續有獵隼、鳳尾鷹、貓頭鷹等7只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在城區獲得救助并放歸。
2019年3月,在城西糧長河大橋附近水域,一條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娃娃魚擱淺受困,被救助后放歸水庫。
2018年12月,在景賢街,一只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獼猴成了這里的常客,逗留一月余不愿離開,最后因為在濱河公園“犯了事”,當街“搶劫”過路女子手中的面包,還撓傷了人,被森林公安送往外地動物園。
2018年5月,在城西實驗小學西校區,一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鷴如天外飛仙般飄然而至教學樓,不慎被卡在樓梯防護欄上受困,老師們與森林公安將其救出放歸藍天。
……
瀏覽一下近年來廣德森林公安的接處警記錄,我們發現藏酋猴、獼猴、蜂猴、獵隼、貓頭鷹、雕鸮、白鷴、娃娃魚等國家一級、二級級保護野生動物頻頻現身廣德市城區,紅嘴藍鵲、藍孔雀、果子貍、黃麂、斑嘴鴨、大麻鳽等國家保護的“三有”動物回歸城市更是數不勝數……一改過去城里只能看見麻雀、斑鳩、白鷺、松鼠等有限的幾種野生動物的歷史。
這些以往在城區難得一見的野生動物朋友,因何再度出現在我們的視野?我們又該與這些野生動物朋友怎樣和諧共生呢?
近年來,廣德市貫徹落實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的新發展理念,以“1166工作部署”推動社會經濟快速發展,成功挺進全國百強縣,生態文明建設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。2016-2019年,廣德市多地連續四年榮登“中國森林氧吧”榜單,就像是一滴水折射了竹鄉廣德的生態光輝。優美的生態環境,不僅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指數,讓廣德市成為宜居之地,吸引了香港綠地集團等一批知名房企前來投資建設,也讓廣德市成為盛大賽事活動的理想舉辦地,吸引了一系列國際國內賽事紛紛簽約廣德,如國際鐵人三項賽、中國馬術盛裝舞步冠軍杯賽、全國青少年馬術盛裝舞步錦標賽、中國·廣德環東亭國際山地自行車賽等。
優美的生態環境不僅吸引著遠方的客人,也吸引了野生動物回歸城市,促進了城市物種多樣性的逐漸恢復與發展。橫山國家森林公園、無量溪濱河濕地公園、糧長河沿岸園林、城市綠化等景觀改變了冰冷的鋼筋混凝土建筑的單一觀感,讓城市不僅看起來像山村,優美的生態環境還能夠涵養野生動物,吸引了許多野生動物前來歇腳駐足,甚至流連忘返“定居”下來。森林城市長足發展,農村不再是野生動物的唯一選擇,城里成了野生動物的向往地。對于回歸城市的野生動物,只要其活動不對人類構成威脅,能夠適應周圍的環境,與人類相處融洽,還是順其自然比較好,為什么非要強行將其關進動物園或者驅趕至山野呢?
保護野生動物,就是保護我們自己。這些野生動物都是生態環境的評審員、監測員,生態環境好或壞,不是這個環境專家、那個城建專家說了算,而是生物多樣性說了算。一個連飛鳥都看不到的城市必定不是生態環境好的城市。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才能為生態城市注入滿滿的“綠色能量”。有它們在我們身邊,我們才能夠放心地生活下去。
動物學家珍·古道爾說:“唯有理解才能關心,唯有關心才能幫助,唯有幫助,我們才能都被拯救”。保護好城市中的野生動物,就要保護好它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,這同時也是在保護好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。在未來,重點建設濕地公園、森林公園、河道綠廊等地,提高城區的森林覆蓋率,使城市森林生態系統越來越完備,并在野生動物密度高的區域進行適度野化,建立野生動物與人類活動的緩沖區。實現人與動物和諧共生,給野生動物更多生存機會的城市,才是真正的宜居城市和文明程度高的城市。
(段勇)